纪录片《白马姐妹》上海首映,导演张同道:这里只有我拍过,我的镜头不撒谎

“今天来看电影的朋友去白马旅游有优惠。”在10月31日举行的纪录片《白马姐妹》上海路演活动中,导演张同道对全场观众说。影片讲述了四川平武县厄哩寨的白马藏族伍音早四姐妹一家20多年间的生活变迁,分两次拍摄完成,影像横跨二十四载。现场,张同道自豪地表示,2003年在央视播出的《白马四姐妹》是白马人在世界上的第一部纪录片,此次上映的《白马姐妹》则是第一部关于白马的电影,“这个地方只有我拍过。我所有的镜头都是真的。”

拍纪录片,主角自己长出来

“拍白马,完全是个意外”。张同道回忆,1999年,央视有一套节目叫《中国文化之谜》,他在拍三星堆的选题时,为了解开三星堆人消失之谜,沿着长江上游一路寻找,在深山更深处见到了白马人。白马人来自哪里,至今没人能说清。他们没有文字,历史靠口口相传,但所有人的记忆只到爷爷那一辈,再往上就很难说得清。

电影海报上,白马四姐妹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张同道提醒观众注意她们头上戴的圆顶礼帽,这种服饰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似乎格格不入。“那里盛夏平均温度只有20摄氏度,夏天还经常点火。这样的帽子既不挡风,也不御寒,而且还很贵,手工做一顶要一个多礼拜,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告诉我白马人为什么要戴这样的帽子。”

一开始,他带着好奇的眼光去拍摄神秘的白马人。当地有“跳曹盖”“圆圆舞”、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说全寨子的人会在除夕那天唱跳一晚上,张同道特意从峨眉电影制片厂调来一卡车的灯,用大摇臂镜头花了很大力气去拍这一古老仪式。也是在那次拍摄中,他发现了伍音早、晓小、小英美、金银早四姐妹,当时大姐25岁,最小的四妹只有13岁。除了二姐晓小,其他三姐妹都一心想往外跑。

“故事片会先写故事,再找演员,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做法正好相反,我先决定拍白马,角色是自己长出来的,不是我选的。”他说,全寨子人在晒谷场上跳舞唱歌一宿,四姐妹一出来就有点与众不同,她们靓丽的外表和动人的舞姿,好像自带主角光环。“我也有爱美之心,很快就锁定她们拍摄。当然,到后头有没有‘戏’我也不知道,要靠运气,但这次我的运气好极了。”

当时,四姐妹是村里最早做民宿旅游的,也是发展最好的。“2001年,大姐靠旅游已经能年收入十几万元。当时我已经是正教授,工资一个月只有三千多元。二姐曾骄傲地跟我说,有一天她一个人一天就接待了150个游客。她们也是当地先富起来的人。”在1999-2003年的拍摄中,张同道记录下四姐妹从青涩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也见证了白马寨从伐木狩猎到家庭旅游的转型。

《白马姐妹》曾获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将于11月5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影片也获得沪上影评人认可。白马灾后重建的故事,让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想起自己参与上海援建汶川的亲身经历。上海市艺术电影联盟主席滕俊杰已是第二次观影,他透露影片此前在浙江大学放映时深受师生欢迎,“影片介绍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群体,白马人对生命的倔强、对家乡的热爱,面对滔天的自然灾害时坚定不移的抗争和理想让我们感受很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称赞,《白马姐妹》如同一股银幕的清流,越真实,越有力,“他们的生存本身、生命本身让我们感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