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国庆档新作《抓特务》,如何用悬疑与人性打动一个时代的心?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冯小刚的《抓特务》赚足了期待,无形中也拉了不少潜伏题材的“民间档案”出场。老实说,这种抓国民党特务的电影题材,已经四十多年没见过了,观众别说是期待,简直是怀念。这种味儿就像小时候吃的麦乳精,哪怕你现在有了更高级的巧克力,但想起那股冲泡时的香味,还是涌上一阵感慨。

《抓特务》以1949年北平解放为背景,故事改编自张策的小说《无悔追踪》。情节带点推理的风味:北平刚入城的解放军战士肖大力(电影版由雷佳音饰演)发现了一名“貌似普通但实则不简单”的小学地理老师冯静波。这个冯老师可不是普通人,虽然表面上兢兢业业教小孩子地理,但在一声礼炮响中,他对炮的构造讲得头头是道,这让肖大力当场心生警戒。想想看,一个小学教师对军用山炮能那么熟悉,难道背后藏着什么“大炮秘密”?

果不其然,冯老师的“教师证”下面还有个秘密身份——国民党国防部二厅的潜伏特务,代号5182。不过这哥们也够谨慎的,紧紧踩着防线不逾越,不干任何搅和新国家建设的勾当,却整天提心吊胆盯着楼下的肖所长,毕竟这位邻居能“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本领确实是不小。

说到肖大力,这个派出所所长完全是“双面观察家”,工作上是人民公安中的一线战斗员,生活里却是改造冯静波的“临时导师”,甚至对冯家还暗中“社区关怀”,让冯静波从心灵到肉身,都一点点发生转变。从一种“猫和老鼠”的关系,到冯静波最后亲自投案交代,不能不让人感叹:不愧是旧世界、旧灵魂碰上新中国的顿悟改造,肖大力这不光是能抓人,抓心也是一把好手。

故事的精彩处,除了肖与冯的个人较量,还充满了各种人间细节与时代对照。比如冯特务娶了一个大眉子做妻子,在昭示身份的危险边缘小心翼翼地过日子;女儿冯抗美与肖大力的儿子一段青梅竹马的情感纠葛,也让观众在悬疑和感叹中一阵唏嘘。冯的特务身份像一台不定时炸弹,威胁家庭幸福的同时,也让邻里关系陷入了暗流涌动的“不言而喻”。

这里不得不提个冷门历史细节,《抓特务》的故事线和1983年被捕的真实潜伏特务李家琪,有些相似的情节重合。当年,李家琪在北京的大耳朵胡同,一脚踏进了“民举报”的真空地带,结果就是一场悄然又戏剧化的抓捕过程。这位孤身一人、“外甥”极为陌生的特务,反倒通过买电视和冰箱露了马脚。相比李家琪的结局,冯静波还算幸运——他至少被肖所长的人性执着给救了回来。

冯导选择这个题材,个人的机智之外,也是大胆了一把。在几十年的“反特电影断档期”里,这种充满历史纹理的片子,是一种找回集体记忆的风险尝试。对于60后和70后来说,《抓特务》的出现,就像是唤醒了一种熟悉的“时代画卷”,但是对于80后甚至更年轻的观众来说,这个题材如何在他们心里落地,还得看冯导能不能在细节和情感上打动他们。

吃瓜群众们顿悟了:多么强大的潜伏者,最后能不能融入新的时代,全取决于那颗坚默的心有没有被打动。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每天都在为大局做出隐秘的选择,但是否准备好面对自己的“终极转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