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生活就是一条河

家庭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社会的很多问题比如婆媳关系、多子女养育、育儿焦虑、高考升学、就业择业、医患关系等也都可能对家庭关系产生很大影响,或者有着鲜明的投影。近期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四喜》聚焦四个家庭两代人的生活,尽管吵吵闹闹却又不离不弃,虽然一地鸡毛却又相互扶持,从而较好地还原了生活的本质。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一路绿灯还是一路坎坷,生活原本就像一条河,都得奔涌向前。

童瑶饰演《四喜》中的女一号沈明珠

“四喜”的现实撞击

“四喜”原本是传统中国社会对现实的美好期待,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现代社会,对现实的美好期待依然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电视剧《四喜》对“四喜”给出了新的解释,那就是新婚之喜、新生之喜、重逢之喜、生活惊喜。在《四喜》中,四个家庭需要面对现代社会、传统伦理、当下思潮、突然变故等各种元素的冲击,从而使得“四喜”极具反差,但是却又能勉励向前,因此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现实主义冲击波。

剧作开篇将观众带入一个温馨的场景。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沈明珠和富家子冯建奇冲破家庭阻力最终喜结良缘,迎来新婚之喜,大众为这一现代版的“灰姑娘”故事喝彩的同时也暗暗担忧。故事陡转直下,冯建奇因见义勇为遭遇溺亡,将已有身孕的沈明珠推向了绝境……《四喜》就是依靠这种生活的反转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感。

经过复杂心理斗争的沈明珠决定生下遗腹子,婆媳关系就此改善,自己也搬进了冯家豪宅。就在沈明珠逐步回归大众所期盼的正常生活时,却又被揭示其被领养的身世,亲生父母也出现在她生活中。这份建构在血缘关系之上、突如其来的“重逢之喜”,使得沈明珠陷入三个家庭(养父母家、亲生父母家、婆家)的情感漩涡,不得不挣扎于传统道德与现代伦理的冲突之中。血亲和养恩谁更重要,现代家庭与传统亲情如何平衡,观众必须跟着《四喜》一起来寻找答案。

人生从来不是简单的惊喜。家庭稳定、工作积极进取的许知夏不得不面对偏心的妈妈、情绪不稳定的爸爸、啃老的弟弟、躺平的丈夫等现实的窘况。甚至在不得不面对“扶弟魔”状况时直接大声吐槽“谁当大姐谁倒霉,谁条件好谁就得吃亏”,直接击中大众的情感软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喜》的成功就在于将复杂的社会议题细腻地植入家庭生活中,让大众有了“心有戚戚焉”的心理认同。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温度和力度。

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四喜》是一部直面现实诸多问题的力作。客观来讲,要通过作品来真正解决剧作所提出的所有问题,显然不可能,也不符合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精神,因此体现出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更好彰显生活的本质,这是《四喜》的一种探索。

在直面生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的同时,《四喜》有意识地通过一些喜剧桥段来缓解观众的情绪压力和审美疲劳,在笑泪交织中强化情感力量。此外,《四喜》也有意识地进行叙事突破,努力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展示生活的亮色。

比如对于许大民和沈胜利这一对小人物,《四喜》努力表达两人“惺惺相惜”的情愫,就代表了生活的期许。在摩的被扣留后,许大民硬着头皮恳求与自己其实没有多大交情的沈胜利帮忙。沈胜利因为自己一句“吹牛”而不得不硬着头皮找人捞车,却又只能“仗义”地倒贴三千元。许大民没有太多感谢的言辞,却带来一筐自己起早捕捉的大活鱼。剧中,沈胜利看到活鱼之后,望着许大民渐渐远去的身影,欲言又止的神情,这正是生活的本质。

许知夏面对自己的家庭环境,一方面痛斥父母“扶弟魔”和弟弟“啃老”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悄悄转款十万元,把长姐如母的形象表达得非常到位。

当然,更值得探讨的还是女一号沈明珠。《四喜》赋予了她生活太多的“磨难”,每一个角色每一场戏,都并不轻松,但沈明珠都挺过来了,这种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逻辑,符合影视剧叙事的基本逻辑。目前《四喜》还在热播之中,根据后续的剧透来看,沈明珠还将遭遇更大的磨难,即公公突然死亡将婆家债台高筑的残酷现实摆在她面前……沈明珠还必须展示更多的担当和生存智慧。我们相信她能够克服艰难重造家族的辉煌。但是,在当下社会,《四喜》将她打造成一个现代版的“王宝钏”,是否能够迎合大众的情绪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