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旅电影《亭亭凤凰台》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11月3日下午,新文旅电影《亭亭凤凰台》专家观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电影学界、产业界的12位权威专家,影片主创团队以及拍摄地甘肃省陇南市及成县相关领导、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影片的艺术创新、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电影+文旅”的深度融合建言献策。

电影《亭亭凤凰台》由刘全玮执导,蒋光耘担任编剧,老戏骨张秋歌、陈友旺友情出演,多位实力派演员主演,以杜甫在成县创作的《凤凰台》诗歌为故事内涵,讲述从甘肃成县走出去的三位成功人士为参加乡贤大会而共聚阔别多年的故乡,却偶然揭开了一段深埋在时光里的往事,是刘全玮导演继《风起秋浦河》之后对新文旅电影的又一次探索与实践,影片将于今年底在全国上映。

巧用杜甫诗歌,为电影+文旅提供生动样本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中共成县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等12位电影界著名专家对《亭亭凤凰台》进行了专业剖析,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

饶曙光指出,新文旅电影是影视行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亭亭凤凰台》以“诗圣”杜甫在成县创作的诗歌《凤凰台》为故事核心人文内涵,讲述了发生在甘肃成县的一个深情故事,为影视艺术贴近现实、探索“电影赋能文旅”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对推动影视行业多元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

专家们认为,《亭亭凤凰台》以诗圣杜甫的诗歌为魂,有着独特的叙事结构,有着“治愈”的主题,人物塑造贴近现实,避免了文旅题材影片常见的“景观堆砌”问题,实现了“故事”与“风景”的有机融合,让观众在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加深对成县文旅资源的印象。其价值不仅在于本身,更在于为“电影+文旅”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通过影片的传播,将成县的自然风光、人文资源转化为文旅消费热点。

大家强调,此类影片应注重“长效赋能”,而非短期热度,建议成县以影片为起点,挖掘更多文化IP,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专家们还针对影片的细节优化提出建议和专业指导。

扎根实地创作,用影像传递成县人文温度

影片导演刘全玮、编剧蒋光耘等主创人员,在研讨会上详细介绍了《亭亭凤凰台》的创作历程与核心思路,展现了作品“扎根现实、贴近土地”的创作态度。

刘全玮导演表示,作为一名甘肃成县籍导演,阔别家乡三十余载,故乡始终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每次踏上成县土地,这里的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在心底涌起”。《亭亭凤凰台》的创作对他而言,是一次对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探索,是一次饱含深情与热泪的乡愁回归,更是一份给家乡发展献计的答卷。

​编剧蒋光耘表示,影片以“乡村振兴”为时代背景,以普通人的奋斗故事为主线,既展现了成县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就,也传递了“扎根土地、追求梦想”的精神内核。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亭亭凤凰台》从创作阶段向社会价值转化阶段的重要推进。当杜甫笔下的凤凰台在银幕上重现光辉,当陇南的青山绿水通过光影流向全国,电影不再仅是艺术表达,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文化自信的“承重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