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风云儿女》的结尾片段,长城边关,战火纷飞。投身军旅的辛白华与阿凤,鼓舞同胞们一起抗敌。众人纷纷拿起了武器大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向敌人的炮火前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歌词,展现出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拼死抵抗的决心。
《今日影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策划节目《铭记》,本期让我们跟随演员王仁君走进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回望风云儿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长城边关的烽火:《风云儿女》中的抗争图景
彼时的上世纪30年代,巨烈的震动敲碎国人悲壮的心灵。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中国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1933年战火蔓延至长城沿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也正是这个危难时刻,电影《风云儿女》应运而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峰提到,《风云儿女》是1935年代推出的一部电影,一经播出迅速地在全国点燃了抗日的“烈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战线的这些先锋,包括田汉、夏衍、聂耳。
他们敏感地感受到了这种时代潮流的激荡,就组织创作了这部电影。这个全民族不甘做奴隶的中华儿女群情激愤,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是反对和压制抗日宣传的,所以整个片子并没有一处提到日本。
但是明眼人都会很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长城,还是大家的火把,还是这个《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指向也毫无疑问,就是日本侵略者。
英雄的遗志与觉醒:从梁质夫到辛白华的精神传承
朋友,此去是为民族争自由,为国家争疆土,别了,白华。
哦,朋友,我一定不使你失望,我也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长城上的雄鬼。
这是《风云儿女》中梁质夫在古北口血战中牺牲留下遗书,鼓励好友辛白华投身到民族解放的大业中来。1933年,当日本侵略者把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的时候,中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
在古北口战役中,中国军人以简陋的武器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站在今天的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前,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斑驳的城壁上还保存着那些深浅不一的弹痕,至今仍在无声地诉说着90年前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抵抗着敌人的炮火。
《风云儿女》中主人公辛白华被好友的牺牲所感召,彻底觉醒。某种程度上这个角色投射了电影编剧之一,也是《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的影子。
田汉曾写道:
“万里长城诚如萧伯纳翁,在张学良将军的私人飞机上,所见只不过是一版“矮墙”而已。”
“在敌人的近代武器下,这一版“矮墙”的运命是决定了的,但最后的胜利是不决定在敌人的武器,而决定在全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意志,但凡他们不肯做奴隶,他们是必能把帝国主义强盗踢出去的。”
因此只有组织了民众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能防卫中国民族自己的家的万里长城。
自此《义勇军进行曲》的音符响彻全中国连接起了工人、农民、学生、士兵,每个人都在传唱,每个人都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己的力量,成为鼓舞四万万同胞的战斗号角。
凤凰涅槃的隐喻:从精神觉醒到民族重生
在《风云儿女》中,有一段关于“凤凰涅槃”的对话
“神话上说,凤凰活到五百年,就要用香火把它自己烧毁的,真的吗?为什么呀?”
“这是一种神话,意思说不论什么东西,到了几百年以后啊,就要变成个没有生命的,就应该毁灭了它,再从它的灰里面发现它的新生命。”
“那么从这火里头飞出来的凤,一定不是那个老凤了吧?”
“对了,你真聪明,那就是有生命的新凤了。”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焚毁旧我方能锻造新生,中华民族从迷茫到觉醒,从个人悲欢到民族存亡,完成了精神上的涅槃重生“凤凰涅槃”。这是《风云儿女》当中的一个亮点,它不仅是在这个剧情当中,多次出现关于“凤凰涅槃”的对话,且这个剧作原名就叫《凤凰的再生》。
这原始的意义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屈不挠反抗日本侵略者,我们最终一定会“起死回生”。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种气概就铭刻在长城的每一块砖石上,就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长城不会倒下。” ——毛泽东
民族不会屈服,古老的长城将继续见证中华儿女的抗争,照亮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精神永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