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月1日,院线电影《过家家》将正式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由成龙、彭昱畅、潘斌龙、张佳宁、李萍等知名演员主演,讲述的是一个老年人逐渐患上痴呆的故事。根据目前公开的物料、故事内容以及编剧和导演的背景分析,这部电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失败,尤其是在跨年贺岁档期内。
本文的分析并非希望电影遭遇失败,而是从中汲取教训,为未来的电影创作者提供思考方向,避免重蹈覆辙,避免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局面。《过家家》目前可能面临口碑和票房不佳的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首先,电影的内容与观众的生活现实相距甚远,仿佛讲述的并非他们自己身边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下《过家家》的基本情节:租客钟不凡(彭昱畅 饰)在离开家乡后被老房东任爹(成龙 饰)误认作离家多年的儿子。囊中羞涩的钟不凡被迫与其他租客苏晓月(张佳宁 饰)、房屋中介贾爷(潘斌龙 饰)、以及关心任爹的邻居金珍姑(李萍 饰)一起生活。尽管他们不是一家人,却硬是凑成了一个家庭。当钟不凡忍受任爹因痴呆症时常发作的混乱行为时,他渐渐发现了老人隐藏多年的秘密……

这种题材和角色设定,在当下的院线电影中已成为一大忌讳。尽管角色设定上有写实之意,人物的生活情境似乎与现实生活相符,实际上故事和人物的关系却与影迷的日常生活脱节太远。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在现代都市中确实普遍存在,但在电影中的展现方式却显得不真实,难以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

影迷观看写实题材的电影,期待的并非虚假的亲情,而是面对真实困境时的情感和挑战。《过家家》显然未能触及这些真实问题,而是通过廉价的情感和笑料试图美化生活。可是,很多影迷并不认为这种方式是美化,反而觉得是对现实的失真。在写实影片中,一旦失真,便很难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其次,影迷们已经不再对成龙大哥抱有过多期待,尤其是离开了打戏之后,成龙和潘斌龙的票房号召力不相上下。成龙大哥凭借经典的武打电影成名,他的票房号召力源自其在动作片中的强大影响力。然而近年来,成龙大哥拍摄的影片逐渐减少了武打元素,转而专注于喜剧。问题在于,当成龙不再做大场面、没有打戏时,他的票房吸引力大大降低。观众看成龙,是为了欣赏他的武打功夫,而不是看他如何逗乐。如果要看喜剧,很多影迷更倾向于选择沈腾等喜剧演员。

与其说成龙大哥能带动票房,不如说他在喜剧片中的号召力和潘斌龙相似。潘斌龙近年来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不少口碑,但他的票房号召力并没有和演技相匹配。即使有影迷对他有好感,但如果遇到失真的喜剧,票房也未必理想,除非有其他明星的加入。显然,成龙大哥在喜剧片中的票房号召力也难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