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飞行家》在东京电影节上全球首映,受到了影迷的热烈关注。这部影片不仅入选了2025年东京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更因其导演鹏飞之前的作品《又见奈良》而备受期待。作为改编自双雪涛原作的作品,蒋奇明与李雪琴的组合虽然看似奇特,但却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

影片在日本时间10月30日首映后,小电君的东京小伙伴阿辉带来了第一手观影反馈。在众多华语片中,《飞行家》显然与观众的预期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原著小说充满了对东北下岗潮的深刻反思,而电影则转变为普通人坚持梦想的积极故事。这种改编让许多熟悉原著的观众感到意外,尤其是鹏飞导演在之前作品中的文艺气质与此片的商业化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飞行家》并不算难看,情节推进上有不少亮点,但不少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感受到情感的硬拔。原著中的故事结构是以两个时空交替展开,描绘了三代人的家庭历史,但电影却选择从个人英雄的角度切入,失去了原作那种厚重的背景。缺乏了时代背景的支持,主角的奋斗显得有些空洞,观众难以真正理解角色的动机和情感。
在影片中,蒋奇明的演技依然稳定,但在李雪琴的自然反应下,观众能感受到他那种职业演员的惯性。李雪琴作为非职业演员,虽然在角色塑造上略显稚嫩,但她的表现却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感。影片对女性角色的处理也引发了讨论,李雪琴饰演的高雅风在剧情中显得略为单薄,缺乏足够的情感深度。
除了演员表现,影片中的喜剧元素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东北演员雷佳音和王彦霖的客串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虽然整体上仍显得有些散乱,但这也是影片尝试将东北文艺与喜剧结合的一种探索。双雪涛在影片中有意塑造一个个人宇宙,试图通过不同角色的交互来展现东北文化的多样性。
尽管《飞行家》在情节上重塑得较为完整流畅,但在视听设计和细节刻画上还有提升空间。观众对东北文艺复兴的期待已久,然而当下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希望未来的影片能够更好地结合人物设定与市场导向,创造出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故事。
总的来说,《飞行家》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虽然在某些方面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但其探索的精神和对东北文化的表达仍然值得关注。对于影迷们来说,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