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你的那些年》:“空心化”的现代爱情电影

本片原名《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后改成《错过你的那些年》,显然是有迎合“5·20”档期的考量。但这么一改,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神韵——本片的叙事重心并非对初恋的难忘回忆,而是聚焦18岁到36岁,主人公在历经爱情洗礼后的成长。

这正是本片值得称道的地方,和同类纯爱电影相比,它没有把无休无止的煽情当做卖点。而且,导演也确实尽力避免让本片陷入一些烂俗的套路,比如,男主吉米并不是在到达女主阿美的故乡之后才得知她的噩耗,他的旅行也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再续前缘”。

不过,直到电影结束,观众仍未得到的讯息是,一段18年前的浪漫情缘到底给男主带来了什么?的确,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新朋友,也有了新感悟,最终完成了和青春的告别,带着对女主的深深眷恋重新踏上人生旅程。片中也奉献了许多颇有感触的语句,比如“休息是为了更好地投入下一段旅程”,比如在雪国不妨按下“心中的快门”,比如“旅行不一定为了改变什么,而是检视自己”等等。

可如果细细品味,又不难发现这些内容无非停留在了心灵鸡汤的层面。实际上,这18年里吉米在电子游戏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一切似乎和女主的爱情与鼓励并无直接的联系。至于男主因为刚愎自用而受到公司内部的排挤,同样也很难说和女主的逝去有多大关系。

最重要的是,吉米既然如此深爱、思念着女主,为什么要等到这么多年之后,才去探访女主的故乡?当年在暗恋女主的过程中,除了骑车逛街、一起去看天灯之外,也看不出男主做出了多少实质性的努力。可以说,这段跨越18年的恋情看似波澜壮阔、感人至深,但根本经不起推敲——观众既看不出男女主一生的羁绊到底从何而来,也看不出一段恋情给两人带来了何种影响。

电影中怀旧元素并不少,也能普遍引起观者共鸣,比如《灌篮高手》《情书》,五月天、Mr.Children等等,但如果只剩下空虚的符号意义,就好像男女主的纯美爱情,看上去很美,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却着实有点远。

这大概就是现代爱情电影的“空心化”。有意思的是,同期在国内上映的日本电影《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四月女友》和本片的相似之处还真不少:都有对过去恋情的追忆,都有绝症、失散之类的元素,也都在影片的结尾处寻求和解与释怀。观众的审美疲劳背后,是当下爱情电影的普遍性困境:本片中的吉米和阿美被岩井俊二的《情书》感动得潸然泪下,但今天的创作者已经很难创造当年的“爱情神话”了。

这倒不能苛责创作者江郎才尽、黔驴技穷,当韩国影视剧已经把爱情当作职场斗争、家族复仇的“工具”,当国内许多影视剧让大女主们好好“搞事业”,不要“恋爱脑”的时候,所谓的纯爱电影确实已经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尽管本片的两位主角许光汉和清原果耶从颜值和演技上来说都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但他们的个人魅力也不足以让更多观众“相信爱情”。

当然,与其说爱情电影已经“过时”,倒不如说,创作者也必须思考在当下如何用崭新的范式重述爱情。其实,同样讲绝症、谈生死,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反倒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尽管今年《我们一起摇太阳》上映时同样被一部分网友吐槽太过“狗血”,但它所涉及的大病患者家庭的选择问题,至少是现实的,这也让片中人物的爱情可信得多。

回过头来看,《错过你的那些年》还是太想把男女主的故事设定在“生活在远方”的浪漫背景里了。吉米去台北读大学后有了哪些全新的人生感悟,他有没有从阿美的身上学到直面人生困境的勇气,他又会如何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些问题显然都可以升华本片的主题,但创作者似乎终究还是不舍得放弃日本和中国台湾两地美丽的风景,硬生生把电影拍成了旅游宣传片,令人感到遗憾。

说到底,爱情电影不会被时代“抛弃”,但观众的期待已经不只是廉价的感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