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买凶拍人》出炉,“爱在”系列导演贡献了一部佳作

我们常将商业大片称为“爆米花电影”,是因为这些电影通俗易懂,赏心悦目,很适合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看。

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其实“爆米花电影”就是商业电影的本质,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图片

但是,人嘛,总是一种很贱的动物。

“爆米花电影”看得多了,就会觉得俗,就想看点不一样的,要找虐。而且,这样的观众也不是少数,而是大把。

这就给独立导演以存在的空间。

独立导演并不一定是文艺片导演。因为文艺片导演生活在另外一个市场里,以艺术表达为主,他们拍摄电影时以自我为主,压根不在意观众长啥样,甚至不在意有没有观众,他们就是将电影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用来抒发自己的胸怀与心意。艺术片接触的是艺术片观众,与大众市场有些重合,但并不一致。

图片

独立导演则不。独立电影导演,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中的导演,想拍大片但暂时得不得机会,就只好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这些电影往往既有导演自己的表达,又有赏心悦目的一面。像克里斯托弗·诺兰、丹尼斯·维伦纽瓦、丹尼·博伊尔等,在晋升为一线大导演之前,他们早期的电影都是独立制作,像《记忆碎片》,就非常有想法,呈现出与爆米花电影完全不一样的特性,故事新奇,呈现形式也很新奇,又足够好看,展现出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另外一种独立导演,是资本不太瞧得上,有些敬而远之,因为他们的作品很难大卖。但是,你要说他们是文艺大导吧,是宗师级别吧,又排不上,多少有些不尴不尬,像特瑞·吉列姆、吉姆·贾木许等人就是。

图片

拍摄了“爱在”系列(《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时》)的理查德·林克莱特也属于这类独立导演,你说他的作品特别有名吧,也没有,说没有名气吧,却也不是,就是一种独立特行的气质。包括《少年时代》,能够一部电影一拍十余年,也是没谁了。

至于香港,被商业认可的导演属于杜琪峰、尔冬升、林超贤、郑保瑞这些,文艺片导演包括王家卫、许鞍华、谭家明等,至于独立导演的代表则属于彭浩翔、陈果等。

香港独立电影的代表,莫过于彭浩翔执导的《买凶拍人》。

图片

对于《买凶拍人》,甚至都没法将其放到某个门类里去,只是因为有强烈的喜剧性,才将其归为喜剧片,并称之为黑色喜剧。看过的人都知道它结构上的复杂性。

《买凶拍人》故事上的创意,就出人意料,讲述了一个完全想不到的角度。富婆们有了想杀掉的人,不仅要聘请杀手,还有杀手带上一个搭档将杀人的过程拍下来,供富婆欣赏。在经济下行的局势下,自然甲方妈妈说啥就是啥,甲方妈妈提啥要求,乙方就得满足啥要求。于是,这个过程变得恶趣味十足,而且还会脱离掌控,事情越闹越大。

多年以来,《买凶拍人》都以独特的气质,成为影迷心目中的心头好,连好莱坞都找不到类似的电影。

图片

《买凶拍人》上映于2001年,现在到了2024年,终于好莱坞有了一部《职业杀手》,同样来自独立导演的作品,导演是理查德·林克莱特。

《买凶拍人》是甲方富婆们出钱请人完成任务,《职业杀手》换了个角度,是警方雇佣杀手来为甲方铲事,借机铲除甲方。

图片

现实中,存在甲方想要雇凶杀人的行为,其就会准备好钱,好交给杀手去完成事情。而警方的任务,则负责将案情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之中。当有人想要雇凶,就一定会发动资源去找杀手。这个过程中,就有线人将线索交给警方。然后,警察就会派人假扮杀手,去获得雇佣者的信任,然后在交谈中让对方说出杀人意图,然后拿出钱。这样,警方就可以出现了,人证物证俱在,而且杀人意图也在,就可以将雇佣者法办了。

《买凶拍人》的视角是落魄导演接到了拍摄任务,必须要硬着头皮去拍摄。《职业杀手》的视角是一个大学教授接到了警方任务,必须要硬着头皮去扮演职业杀手。

图片

换句话说,落魄导演身上有导演彭浩翔落魄时的代入感,大学教授也有理查德·林克莱特的代入感。理查德·林克莱特作为电影导演,纯属自学成才,他原本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工作,期间自学电影相关工作,然后就闯入影视圈,并一步步获得认可。你说他是电影大师吧,他还达不到,你说他不行吧,他肯定是行的,拍摄的电影独具一格,极富人文关怀内涵,很有文人气。理查德·林克莱特,就很像一位电影学院的教授,尽管他不是。

图片

论黑色电影,同为独立电影导演的科恩兄弟,是个中翘楚,理查德·林克莱特将《职业杀手》拍摄黑色喜剧,属于偶然为之。

《职业杀手》大部分时间都充满了令人灰心一笑的黑色幽默感,只有中间爱情的部分篇幅稍长,精简一点会更好。

大学教授充当卧底,扮演职业杀手套出雇凶主谋,结果他放走了一位雇主,并爱上了她。他以为自己能够拯救她,让她放弃杀人。可是,她还是杀了。

图片
图片

怎么办?

《职业杀手》的故事非常棒,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至于剧透,就不来了。值得去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