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头脑特工队2》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成为今年首部进入“10亿(美元)票房”俱乐部的影片。同时,该片也是影史最快全球破10亿美元的动画电影。
《头脑特工队2》虽然在全球狂揽票房,在中国内地却并未大爆。上映11天,该片票房刚达到1.78亿,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相距《头脑特工队》的上映,《头脑特工队2》已经让观众等待了9年的时间。这部影片终于在期待中归来,继续探索着莱莉•安德森复杂而又奇妙的情感世界。该片不仅是对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深刻剖析,也是对首部作品主题的延续与深化。
从剧情来看,《头脑特工队2》承接了前作的设定,将我们再次带入由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构成的内心世界,电影开场便通过一场冰球赛巧妙地回顾了各种情绪的角色。但不同的是,这一次莱莉的青春期“警报器”响起,少女青春期的到来,令情绪小人们方寸大乱。
对于父母的抵抗和反感,对于他人评价的在意,对于偶像人物的追随,对于团体认可的渴望……新鲜而矛盾的情绪交织,影片引入了四个新情绪角色——焦焦、慕慕、尬尬和丧丧,展现了这一成长阶段内心的冲突和迷茫。影片巧妙地将这些抽象的心理概念具象化,通过一场场生动的冒险故事,展现了青春期少女内心的复杂与成长。
其中,代表焦虑情绪的“焦焦”替代乐乐,成为了莱莉情绪的主导者。焦焦渴望做到更好,渴望得到他人认可,渴望完美表现,它甚至不允许快乐、忧伤、害怕等情绪拖后腿,于是将乐乐借由快乐记忆建立起的“我是个很棒的人”的自我意识球拔掉,又莱莉的老朋友们打包发配,逐出了操控室。
焦焦如同“卷王”,它带领莱莉不断向着优秀的标准靠近:疏离原本的伙伴,企图融入学姐们的团队;把头发挑染成红色,希望自己更酷;赛场上不顾队友配合,只求自己疯狂进球得分……在焦焦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之下,它所为莱莉培养起来的信念树却成了“我做的不好”。最终焦焦陷入了偏执状态,在操控台掀起橙色风暴。乐乐它们的及时赶到,才将莱莉带出了焦虑情绪。
最后,莱莉生长出了新的信念树,不是简单的“我很棒”,也不是“我不好”,而是各种意念交织,有阳光的、开朗的、乐观的,也有阴暗的、羞涩的、自责的。这是青春期的第二次自我意识飞跃,莱莉在动荡的情绪中整合出了新的自我意识,并与自我达成和解,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头脑特工队2》借由青春期的主题,探讨了自我接纳、过度焦虑、友谊、成熟等话题,最终告诉观众——先接受自全部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皮克斯动画的匠心独运,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反思自身的情感世界,仿佛一场100分钟的心理咨询治疗。
从观众反响来看,虽然《头脑特工队2》未能完全达到前作的高度,但这并未影响其在观众中的口碑。豆瓣8.4的评分虽略低于前作的8.8分,但考虑到续作面临的挑战,这样的成绩已足够亮眼。
不过,还是有不少观众指出了《头脑特工队2》的不足之处。2015年上映的皮克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可以说是惊艳面世,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而《头脑特工队2》上映后,有观众说,“等了这部神作续集快十年,有点失望。”
首先是焦焦这个角色过于抢戏,慕慕、尬尬和丧丧这三个新角色基本处于打酱油状态。而且片中将焦焦塑造成接近于反派的存在,新旧情绪变成了正反对立,角色形象不如第一部饱满动人,显得过于刻板化。
此外,片中创作的新场景头脑风暴、意识流、未来预测中心等,也不如第一部的二维化抽象思维区、制造男朋友想象区等来得有趣。而且,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全篇的冰球主题显得有点乏味和水土不服,莱莉的青春期叛逆表现也和中国观众的经历相去甚远,难以引发共情。
总体来说,《头脑特工队2》在剧情深度、角色塑造、视听效果以及情感表达上均有不俗表现,虽然难以完全复制前作的惊艳之感,有些缺憾和瑕疵,但其对青春期心理状态的细致描绘和对成长话题的勇敢面对,还是为这部续集赢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