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杀》电影后台太强大!口碑翻车后,三条差评热搜火速消失

电影《默杀》上映5天时间,放映数量不断增加,从刚开始的22.1%增长至33.4%。

总票房近3亿,成为年度夏季热门之作。

专业分析预测总票房从最初的4亿多,提高到目前的12.7亿。

电影票房成功不是偶然的,《误杀》和《误杀2》的成功为导演柯汶利的《默杀》打下基础。

被认为是“杀宇宙”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观众对其中的悬疑犯罪元素期待很高。

《默杀》选取了备受关注的校园霸凌题材,电影将故事设定在学校及周围封闭的环境中。

通过霸凌、报复、默杀三个要点,创造了充满血腥和压迫感的氛围,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

由于导演柯汶利之前已经拍摄过这部电影一次。

这次再拍摄时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更强大的演员阵容,使得电影在各个方面的呈现达到了极致。

再加上对整体品质的控制以及精巧的剪辑手法带来的层层反转,使得《默杀》成为今年大银幕上最引人瞩目的贺岁片。

不可否认,柯汶利擅长操控观众情绪,在面对两个女孩遭受校园霸凌时。

触动了人们内心的义愤之情,想要亲手惩罚施暴者。

复仇杀人情节引导我们逃避残暴,只留下爽快感,为观众释放被压抑、愤怒的情绪,甚至带来一种解气的感觉。

这种商业包装使得《默杀》在观影过程中拥有强烈的真实感。

故事扎实,观影体验爽快,比起好莱坞大片和温暖治愈的爱情片等类型更加刺激、更加引人入胜,更容易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商业色彩过于张扬,导致电影原本应有的主题表达被掩盖,对校园霸凌问题缺乏人性关怀。

所谓的“默”不仅指代小彤的沉默,还包括周围人对暴行的沉默,使得暴行更加肆无忌惮,最终引发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受商业要素的影响,这些电影的中心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批判性和提醒作用,取而代之的是追求观赏快感的手段。

正因为如此,《默杀》的口碑并未达到与票房高企相匹配的水平。

豆瓣评分一直稳定在6.9分,未能提升。

随着观众数量增加,电影上映四天后,“默杀一惊一乍”。

“默杀女性受害特写”、“默杀要素过多”等议题迅速成为热门搜索话题。

“默杀一惊一乍”这个话题,是因为不少观众意识到电影给的各种元素杂糅堆叠。

影响了电影的逻辑性和整体观感,有网友形容为“整个影片给人一种写作文用的不是真情实感的想法。

而是通篇华丽辞藻堆砌的很悬浮的东西的感觉。

一些观众感到不适是因为电影中出现了许多突然出现的惊悚镜头和大声音效。

显然,突出展现女性受害者的镜头并非电影制作人的恶意贬低。

在描述女性遭受暴力的情节中,应该把镜头主要聚焦在施暴者身上而不是受害者身上。

《默杀》这部作品在过去讨论过很多次,确实将大部分镜头对准了受害者。

尤其是两位女孩遭受校园霸凌的场景,不仅全程展示,还用了很多特写镜头。

比如胶水粘嘴、玫瑰刺伤额头、虐待鸽子、剪掉头发混在水里灌进口中等等……

这些让人感到身心不适的画面,在整部影片中持续了很长时间。

在《默杀》这部作品中,复仇的部分呈现了几位施暴女孩被杀的细节,其中还包括钉子穿手、锤子击头等暴力场面。

就如前文所说,出于商业考量,这样的处理是在为复仇杀人铺路。

让观众最终获得爽感,但确实没躲开女性受害特写这个坑。

再者,有些观众认为电影要素过于丰富,导致导演应当减少要素的堆砌。

这导致了很多人忽略了电影的教育意义,也忽略了演员的表现和剧情。

客观而言,关于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有总比没有好,电影的制作需要仔细计算。

要考虑如何融合各种元素,控制片长和电影节奏。

让观众既不觉得节奏缓慢、冗长,又想过瘾、思考,同时也注意不要过多要素,不要贪多。

无论如何,电影应该愿意接受赞美和批评意见,但《默杀》似乎并不如此。

这三个话题于7月6日登上热搜榜,然而不久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像《默杀》这样规模较小的电影,除了有宣传团队外,还有专门负责口碑维护的团队。

但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小型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迅速将三个负面话题从热搜中撤下,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强大的力量。

只要仔细了解一下《默杀》背后的制作公司,就会发现这部电影背后的资金实力非常雄厚。

在九家主要的出品方中,控制网上购票的猫眼和淘票票排在前两位,其次是中影、万达、横店影业等顶尖电影公司。

有七家公司在联合出品,看到这份联合出品名单后,便迅速消失了三个负面热搜。

而排在第四位的“微梦创科”有人知道是谁,懂的人都懂。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