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追光动画“新传说”系列的又一力作,双平台累计想看人数超41万。不仅国内备受期待,《白蛇》系列在海外传播也成绩斐然。据统计,“白蛇”系列影片在海外流媒体上线超190个国家,《白蛇2:青蛇劫起》单片播放量上映首周排名全球第三。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一直致力于白蛇文化研究,著有《世界的白蛇》的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研究教授罗靓,和我们一同聊聊白蛇形象有何魅力?电影《白蛇:浮生》有何新意?
白蛇形象有何魅力?
“白蛇的故事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复杂性、矛盾性。你可以在不断地变更当中看到很多永恒的主题,例如爱。”提到白蛇形象为什么一直深深吸引着罗靓,罗教授首先给出了这样简短的概括。
整个白蛇的戏可以说是一部表现伪装的戏,就是非要把尾巴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自己的真实样子。
但是何为自我、何为善恶,成为追光“白蛇”IP核心的哲学魅力。白蛇故事聚焦人妖之变,且跨越了善恶界限的故事,自然焕发出较为感动人的情节。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白蛇为主题的影视剧,其表现的情节跟人类的情感共通。而除了共情,白蛇的故事本身还充满着感官刺激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观众熟悉的游湖、断桥、惊变、甚至水漫金山等,能够引起观众对视听画面的浮想和期待。
同时,白蛇主题传说不但具有美人美景的浪漫爱情,还包含大量的仙侠、武打等剧情,充满了大量影视化素材,可以说极其利于电影改编。
追光的“白蛇”系列,新意何在?
在2019年,“白蛇”系列横空出世。令罗靓印象特别深的是,《白蛇:缘起》开篇的水墨动画,虽然只有一分钟,但冲击巨大。它象征着“白蛇”这样生于民族民间土壤里边IP,通过影视化的创作进入了大众流行文化,并在国漫的发展道路上引领着文化风尚的传播。
《白蛇:缘起》作为第一部,可以算作是《白蛇传》的前传,《白蛇2:青蛇劫起》是其第二部后传,这次第三部《白蛇:浮生》在内容上更加贴近观众所熟知的许仙、白娘子的故事。这样一来,一些网友不免会担心《白蛇:浮生》会不会缺乏新意。
毕竟三部曲中,如果前传、后传都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话,那么第三部回到所谓本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如何能够产生新意,又能讲述观众熟悉的白蛇故事有一定挑战。
事实上,白蛇的形象在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中均有出现。在1958年日本影视作品中的白蛇,头顶戴着一朵用法术交换长生的“生命之花”。
而追光动画系列的白蛇则是戴着一枚玉钗——“记忆之钗”,而且这枚钗在三部曲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一部中,玉钗封锁了白蛇的记忆,而后通过这段剧情引入了宝青坊主出场。
在第二部当中,小青最后在博物馆看到了这枚玉钗,知道它是和骨笛是合二为一的,也因此知道了白蛇一直不断地在寻找小青,这样的一种互相的执念也让小白小青之间的情感更加浓烈。
到了第三部,它扮演起更重要的贯穿始终的电影线索的角色,成为不折不扣的“宝器”。
无论是从白蛇形象的推演,还是白蛇与灵器间的故事,都可以肯定地说,追光动画《白蛇》系列中的白蛇,更接近观众心中的白蛇形象,也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想象和对美的期待。
《白蛇:浮生》在非常优质的前作基础上,仍然带给了观众不少惊喜,其中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肚兜转世为姐夫李公甫”。
从宠物转世轮回,变成真正陪伴在身边的亲人,让观众最为希冀的“最爱的人回到身边”成为现实,并让爱这种贯穿一生的情愫,蔓延到人宠之间,蔓延到前世今生,带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止这一情节,《白蛇:浮生》用非常扎实的文本,在保证主线完整的基础上,铺满了非常之多的细腻细节,而且在故事线之外加入喜剧的角色,有笑点,有泪点,为观众增添了很多不同的观影体验。
而人妖间、人宠间的情愫和关系,也成为《白蛇》系列跨越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
除了《白蛇》系列,追光动画近年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开启了“新传说”系列、“新神榜”系列、“新文化”系列等IP赛道,致力于用最中国风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但用动画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非常难的命题,动画是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形式,它承载的文化、中国精神在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眼中,是有完全不同的解读的。
但追光动画制作,于去年暑期档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彰显了追光动画在这条路上作出的努力。
以各年龄段观众最熟悉的诗词歌赋明志,对年龄尚小的小观众而言,他们能跟随“李白”共同诵读“床前明月光”,感受到自己和文化的细微共鸣;对年岁有长的观众而言,也能结合自身经历,让教育的“回旋镖”突然命中眉心。
唯一的不变是不停改变,而不停改变的核心是找到不变。
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讲一个单一的故事,要在一个故事中找到它的“多声部”,让不同声部都拥有自己的声音,也能联合起来,发出最振聋发聩的中国声音。
很高兴,《白蛇》系列在这条中国动画之路上坚持自己的风格,传递自己的力量,也期待在“白蛇”的“法力”下,能有更多传播中国故事的好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