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爽片也有正气|影评

春节档后,热度最高的院线电影,当数来自台湾的犯罪片《周处除三害》。这部影片在去年的第60届台北金马影展上颇有存在感,影片的导演、编剧黄精甫和影片的主演阮经天,都凭借该片提名了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主角奖”。最终影片成功获得“最佳动作设计”奖,足以看出该片拳拳到肉、酣畅淋漓的动作场面之精彩。不过,这部影片自点映起,其豆瓣评分就从本来就相当高的8.1分上涨至8.4分,这不仅仅是依靠大尺度的暴力血腥带来的“爽感”“猛感”,还包括了影片中蕴含的种种引人深思的象征与比喻。

清代绘画《周处除三害》,源于《世说新语》: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电影根据真实案件改编,通过引用古代典故“周处除三害”来构建故事情节。这个典故来源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古代少年周处原本是一个身材魁梧、武力高强的年轻人,但他行为不端,横行乡里,被当地人深恶痛绝。后来,周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改变自己,他独自一人斩杀了危害乡里的猛虎和孽蛟,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也消除了当地的三个大害。

在这部影片中,将“三害”具化成全台通缉的三大通缉犯:林禄和、香港仔、陈桂林,他们分别从事邪教、贩毒、黑帮三大危害当今社会稳定的毒瘤职业,也对应了佛教中提到的人的三大烦恼“贪、嗔、痴”,亦能跟影片的英文名字《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猪,蛇与鸽子)》对应上。

影片的男主角陈桂林(阮经天 饰)凭借利落的身手混迹黑帮社团活动,常年与暴力血腥为伴,畏罪潜逃、隐姓埋名的他,不仅错过了照顾重病的奶奶,发现自己也罹患癌症。心怀内疚与绝望的他本想投案自首,却讽刺地发现自己只是通缉令的“榜三”,脸都被撕掉了半边。于是,他决定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效仿古代“周处”除三害——消灭通缉令上的榜一和榜二。

不过陈桂林的出发点并非出于正义,他只是想在死前轰轰烈烈地干一票大的,留下姓名。陈桂林一直戴着奶奶留给他的粉色小猪手表,他一边疯魔癫狂,一边单纯真挚,邪里邪气中又带着一股浩然之气,固执地渴望人死留名的样子,就仿佛在痴痴地寻找自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