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部《异形》开启了太空惊悚题材的大门。45年里,该系列影片辗转各大知名导演之手。
隐退8年,《异形:夺命舰》强势回归,在海外口碑吊足胃口,观众纷纷表示“疯狂的结尾”“将是你完全没有准备好的一次观影体验”······
作为《异形》系列的忠实粉丝,金宇轩直呼《异形:夺命舰》是满分作品!
作为近几年很少看到的太空惊悚片,《异形:夺命舰》节奏紧凑、叙事精彩,惊悚感和压迫感层层递进,在保留了七八十年代科技片特有的古朴美学气质的同时,给观众带来一种浓厚的返璞归真的感觉。
金宇轩: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和在看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版本的《异形》的感受非常相似。它把七八十年代“太空歌剧”似的电影美学用2024年的方式加以改写,将故事背景设置在重工业的衰败的采矿星球,面对不可战胜的怪物,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
纯粹的邪恶
与哥斯拉等其它经典影片中的怪兽形象相比,异形是高级文明创造出来的纯粹的邪恶,它拥有超强的攻击力,杀戮是它生存的本能。
缺乏既定规则
恐怖题材电影的惊悚感很大部分来源于其恐怖环境中的既定规则,比如,《寂静之地》中逃离怪物的方式就是保持安静,一旦发出声音就会被怪物发现并消灭。然而,在异形的世界中没有预设的规则,异形们拥有超强的繁衍能力,无差别地攻击一切生命。
密闭空间的威胁
除此之外,《异形:夺命舰》的惊悚感还在于其“怪兽屋”的场景设定。不同于哥斯拉等体型庞大的怪兽,异形与受害人之间没有空间上的距离感,它时常遁形于在狭窄的飞船、黑暗的逃生通道等密闭空间,在受害人毫无防备的时刻发起攻击。
缺乏深度,引人不适?
《异形:夺命舰》上映后,一部分观众认为影片的恐怖效果太过于惊悚,容易给观众带来的生理不适。
金宇轩:在观看过程中,影片确实有很多镜头会让我有一些生理不适感,但是我完全理解这样的剧情渲染,故事的发展需要这些冲击性十足的镜头。对观众来说,非常可怕的是异形寄生于人类的胸腔成长,这样的设定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感。
从1979年诞生到现在,《异形》(系列)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异形的形象设计在任何时代来看都是一种具有先锋意义的设计方式。比如,一代异形的某些情景需要演员穿着特制的皮套来呈现,所以它的身形设计与人类相似,但它的头盖骨是透明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头骨结构。
而在《异形:夺命舰》中,创作者回归纯粹的惊悚,把“恐怖谷”效应发挥到极致。在影片的高潮阶段,一个全新的人类形态的异形扑面而来······
另一部分观众认为,“这是一部普通的好莱坞流水线产品”,面对影片缺乏深度的质疑,金宇轩认为对主题深度的挖掘不是这部影片的叙事重心:“《异形》(系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好看,而不是因为它有深度。作为一部40多年的大IP,《异形:夺命舰》如果过分升华价值观,就会丧失其最初创作时的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 观影tips:影片尺度突破,难得一见。请未成年观众谨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