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自8月16日全国上映以来,遭遇了票房、口碑双“扑街”。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刘继保在统计分析中发现,网络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吐槽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人物形象“流量化”、剧情“快餐化”、主题“浅薄化”。
在刘继保看来,胡玫导演本来想刻意打造“青春红楼”,但“青春”成了这部剧最大的败笔。“他试图用‘青春’标签吸引年轻观众,过度强调‘青春’元素,却忽略了‘红楼梦’的精髓——家族兴衰、社会矛盾、人性思考。这样强行将‘青春’与‘红楼梦’嫁接,不仅扭曲了原著的内涵,也无法满足观众对‘青春’的期待,反而产生了一种‘失望’和‘愤怒’。”
刘继保坦言道,在当代文化消费呈现出碎片化和快餐化的趋势下,虽然年轻观众更倾向于追求短平快的娱乐体验,但内心深处却对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很敬畏,胡玫利用“青春”和“网络”争取热度和票房,但她恰恰忘记了年轻观众对经典作品的熟悉程度和苛刻要求。
现象直击
票房冷清有观众“包场”看电影
“我买了今天上午11点20分的票,还是想自己感受一下!”8月22日上午,在一个红迷阅读社交群里,面对群友们对正在上映的胡玫版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各种吐槽,这位群友“洛可可”称,她将和老公在广州市天河区某影院“包场”观看这部电影。所谓“包场”就是观众席上空空荡荡,只有她与老公坐在席位上,对此她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当天下午,洛可可在群里谈起了这部电影的观后感。“第一感觉是影片情节混乱,很少有原文对话,几乎是编剧自己修改后的台词;第二印象是有几个唯美的画面,归功于现在的航拍和后期电脑技术。总印象是演员演技浅薄!没有一点文化底蕴。”
接着,群友“君”表示,原本她也想看这部电影,但是看了看网购平台上显示的购票座位全是空位。“一个人都没有买,我要是买票了,就我一个人了。”君称,她看到网络上对于这部电影的各种负面评价后,最终打消了观影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