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热映,揭示东亚家庭的隐痛和真相

期档接近尾声的时候,一部中小体量的泰国电影以黑马之姿闯入票房榜前列。

《姥姥的外孙》是2024年迄今泰国和新加坡最卖座电影,也是印尼有史以来最卖座的亚洲电影。电影于8月23日登陆中国大陆院线,上映12天,票房突破8000万元,成为泰国电影在中国大陆的票房亚军。 在豆瓣上,已经有10万人为其打出了9.0的高分。这个分数在全年的上映影片当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电影中展现的中式家庭的结构、冲突与情感与我们非常相似,因此观众很容易能够从中照见自身的境况,或是想到某段与亲人的羁绊往事。电影院里时常能听到抽泣的声音,一位豆瓣网友评论道: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照了镜子。

爱与遗产

《姥姥的外孙》的香港译名是“全职乖孙”、台湾译名为“金孙暴富攻略”,英文名“如何在姥姥去世前赚到百万?”(How to Make Millions Before Grandma Dies)直截了当地点出剧情:出身泰国华人家庭的无业青年阿安,看到表妹因照顾病重的爷爷而继承房产,也对身患绝症的姥姥动了心思,希望复刻表妹的“致富之路”获取百万遗产。

住进姥姥家之后,以往只想着打游戏的阿安,开始回忆起童年曾经熟悉的日常生活,也敏感捕捉到亲戚之间看似云淡风轻的交往背后的现实动机。阿安能否超过两个舅舅,成功攻略姥姥的心?主动的关爱举动是出自切实的利益考量,还是发自真心?归根结底,感情能否用金钱来衡量?

电影以外孙视角切入,探寻这个泰国华人家庭的日常,电影观众也能借助其目光,回望自身家庭关系的点点滴滴。影片中折射出的空巢老人、长期照护、遗产分配、重男轻女等问题,也是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议题。

“儿子继承遗产,女儿继承癌症。”是反复被观众引用的一句台词。儿子总会理所当然成为继承的第一顺位,而女儿,似乎总是自然而然成为付出情感和照顾最多的人。

大儿子在婚后和姥姥日渐疏远,小儿子只在缺钱的时候才来叨扰,但他们依然享有奶奶最多的记挂和担忧。只有女儿,在姥姥需要陪护的时候,主动将工作调成夜班,结果却导致一场母女的争执。大儿子的利己、小儿子的摆烂,有多少与母亲的偏爱纵容有关?女儿的懂事体贴又受尽委屈,何尝不是一种世代的传承?

电影当中有一段插曲,姥姥带阿安去自己哥哥家里,在互相拥抱着欢唱一曲之后,姥姥的哥哥冷酷拒绝了她。原来姥姥也曾经是那个在家庭中付出最多,而获得最少的人。亲族之间温情款款的相处模式背后,利益的算计从未远离。这种模式会传承下来,影响姥姥处理自己亲情关系的方式,也可能会成为一面镜子,镜鉴她更加温柔合宜地对待下一代。

导演点到即止地提出了问题,最终又圆融地将其收束。姥姥对于子女儿孙的爱,看似不公平,最终总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暗流汹涌和剑拔弩张之后,维系家庭关系的当然不仅是利益,还有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这种现象在东亚的家庭中特别真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质与情感并非截然对立,特别是在东亚语境里,人们的情感表达往往婉转而克制。母女之间的争执,母子之间的置气,看似是对立关系,背后往往包含着难以宣之于口的感情。

在房产归属尘埃落定之后,姥姥告诉母亲:“我不知道我心里谁排第一,但我最想你陪在我的身边。”母亲告诉阿安:“付出比收获更令人安心。”这并不仅仅是身为女性无奈的自我安慰,更道出了亲情的真谛——爱的意义从来不是等价交换的关系。

这种女性视角的解读方式,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当代社会并不特别容易被理解,但确实提出了一种超越性的可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