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前,习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十年来,中国电影人踔厉奋发,不断书写光影新华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电影报道》特别策划十年“新”路系列访谈节目,邀请代表性影人讲述在创作中对文化思想的理解和体悟,以及对各自十年“心路”的回顾和总结。本期对话的是演员魏晨。
一直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创作、表演,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以偶像出道的魏晨,在这十年间从歌手转型成为演员。
“现在回想起来想要转变的时刻是自己出道的第十年,开始有一段时间沉浸下来去拍戏,去学习如何用表演的方式与观众建立连接和沟通,这完全是一个新的课题。”魏晨说。
在2014年上映的电影《匆匆那年》中,魏晨饰演温和内敛的学霸乔燃。他通过这次的表演经历敲开了电影的大门,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角色演绎之中。
“《匆匆那年》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印象深刻的表演初体验,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而且是我第一次尝试演绎一个拥有时间跨度的角色,这次初体验让我明白了情感的培养投入和真情的流露是很生动的,也是很宝贵的。”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近年来,魏晨接连出演了《八佰》、《金刚川》、《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历史战争题材影片,塑造过不少热血军人形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能彰显军人力量和中国精神。
参与拍摄影片《八佰》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通过与角色朱胜忠的朝夕相处,魏晨发现自己很喜欢战争题材的作品。随后,他陆续参演了《金刚川》《志愿军:雄兵出击》等电影,希望能更全面、多角度了解历史。
魏晨认为,回看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们英勇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而作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用自己的方式去传递他们的能量和精神。
“拍摄《志愿军:雄兵出击》特别记忆犹新的是,当我们走到拍摄的场景,看到了松骨峰上象征着三连精神的那棵松树的时候,瞬间就觉得那些照片,包括英雄的三连,他们的那股硬气也具象化了。”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
在出演现实题材电影《三大队》时,魏晨以故事原型为基础,深入揣摩了徐一周这个角色的内心变化。他坦言,能够把情绪的表达具象化是他最大的收获。
“小徐出狱后在狗场工作,当时剧组给小徐设计了一个长发造型,以及跟动物在狗场一起生活的状态,我觉得小徐是要逃避社会,甚至不敢面对曾经的自己。”魏晨表示,在好的原型基础上,团队整体的全情投入,更能让观众相信角色中的这群人,相信这个故事,从而在剧情中有所感悟和解读。
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作为一名青年演员,魏晨也以前辈为榜样,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
演员作为一个活跃在公众视野下的职业,不仅要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的日常行为也应该起到树立和引导正确方向的作用。
提及各行各业里优秀的前辈,魏晨表示,做演员要言传身教,“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正是因为不易,所以我们才经常会用‘德艺双馨’去形容自己心目中优秀的艺术家,向他表示致敬。”
同时,魏晨真切的希望,自己能够肩负起作为演员的责任,去帮助青年一代成长,带动整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创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