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匹配这个美男子形象,哈尔配音的演员也都是“颜值担当”。前有日本演员木村拓哉、英国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这一次中国内地配音版则找来于适为其献声,不知道你们会喜欢哪个版本呢?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回合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江逐浪直言:“我其实会更加喜欢中文版本的配音。因为于适有配出哈尔的那种油滑的独特气质,我还是有点喜欢的。”
回合二:
江逐浪认为这一句,日本版的台词则配得更好,因为说出这句话时的哈尔跟前面的哈尔反差很大。木村拓哉的日语版声线更加低沉,流露出一种情人在你的耳边低声诉说创伤之感。于适的中文版里,隐忍的痛苦感则稍显不足。
回合三:
江逐浪表示她更喜欢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英文版本。说出这句台词的哈尔像楚留香一样,有种不经意的撩人魅力,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英文台词和语调更具浪子的感觉。
由此可见,哈尔不同版本的配音能体现出这样一位美男子百变的性格特质。有网友认为“他是最浪漫的理想型”,也有人调侃说他是“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娇夫”。哈尔的魅力在于他的多面。比如说有绅士优雅的一面,带贵族范儿的,例如在家里吃饭都要穿个晚礼服,但这个时候的哈尔是最没有心的。
还有一种哈尔有种男人的脆弱,明明他是一个法力强大的魔法师,但是他会特别地懦弱胆小。哈尔还有自我厌弃的一面。他是不喜欢战争的,但是他又不得不去参加战争,因此每一次从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会精疲力尽。
直到最后,我们看到他回归到了一位黑头发的普通少年的形象,找到了自己。因为爱情,他有了一个要守护的人,也有了勇气去面对一切。观众会在故事当中看到一些属于我们当代人也在思考的问题。例如成年以后,我们开始能够感受到哈尔的沉重,开始有了哈尔在最初时候出现的漫不经心的、空心化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能找回曾经热血的自己和对生命的热情,则更加重要。
宫崎骏近两年有不少作品都登陆了国内大银幕,并且票房成绩都不错。对标国产动画,如何我们也需要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新一代的中国动画电影大师。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动画电影大多在打“合家欢”的主导思路。一旦把“合家欢”作为唯一的受众目标时,必然的就会出现一些附带问题,比如说叙事不能特别复杂、思考问题的层次不够特别深入等。
那么宫崎骏的成功就给了我们中国动画创作者很多的示范性。宫崎骏不但不把孩子作为唯一的对象,也不把“合家欢”作为唯一的对象。像《哈尔的移动城堡》当中有一小段剧情是,苏菲去追寻梦境的时候会和很多的灵魂在一起跳舞。从那些画面的整个的色彩与构图,包括那些人物的造型方式来看,是很接近米罗的一些作品。
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年中国最好的一些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不管是民间美术还是水墨动画,它拥有巨大的美育价值,能够提升人们对于美感的视觉层次。
所以我们受众的需求不应该局限在“合家欢”,也不应该被局限为“宫崎骏”。如果有更多的中国动画大师创作的作品,能够同时满足主题层面、内容层面、视觉风格层面的美,相信中国动画的发展会在上一个台阶,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