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恶评称《拿破仑》:不能再依赖外国大片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说着一口美式英语、更像是一个笨拙情人而不是一代帝王的“拿破仑”,这是最近上映的英美合拍片《拿破仑》所描绘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观看美国人扮演的历史故事,不管是美国故事、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故事,因此,华金·菲尼克斯别扭的口音、灰头土脸的形象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不适。然而,法国人并不满意这个故事,且不满意的不仅只有“拿破仑”的英语。

“一部由长期统治好莱坞的英国人执导的电影,《拿破仑》基本上是在提醒我们,自滑铁卢以来,帝国已经易主。” 知名影评人雅克·孟德尔鲍姆(Jacques Mandelbaum)评价道。

有法国观众称,雷德利·斯科特镜头下的拿破仑“平淡无奇”,就好像只是讲述了“他拥有了权力,他赢得了战斗,他在滑铁卢面对英军不可思议的战术时丢了面子,看看他造成的死亡人数。”

另外,虽是传记电影,但影片中却有很多不符合史实的内容,比如第一个场景——拿破仑目睹玛丽·安东瓦内特被斩首,而史学家称当时的拿破仑是没有机会见证皇后被砍头的;再比如拿破仑也根本没有向埃及的金字塔开火,还有拿破仑和约瑟芬的年龄也是颠倒的。

不少法国人担心,有人会把斯科特的故事当成历史现实。不过,导演斯科特本人却对批评声不屑一顾,回应称:“当历史学家找我茬的时候,我就会问:你当时在场吗?哦,你不在场啊。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好莱坞拍摄的第一个法国历史人物。路易十四、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圣女贞德”(Jeanne d'Arc)、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爱弥尔·左拉(Émile Zola)等法国知名人物都曾是好莱坞导演的灵感源泉。

由于改编的故事是他国历史,其创作可以说是非常自由开放,例如,好莱坞一代名导米洛斯·福尔曼拍摄的《莫扎特传》(Amadeus)。这部电影如果以传记来看是糟糕的,因为它只是从真实历史借去只鳞片爪,再用想象连缀起来的虚构作品。历史上,萨列里与莫扎特的确是竞争对手,但更多的是一种相互钦佩和尊重的竞争关系,而并非影片中所呈现的萨列里因极度嫉妒而陷害莫扎特。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不是第一个让法国人产生反感的美国大片。例如,美国华纳兄弟影业2017年发行的战争悬疑片《敦刻尔克》上映之后,就曾引起法国人的一致抨击。法国媒体当时质问,说敦刻尔克撤退当中,我们那么多法国军人在哪里?“历史到哪儿去了?”《费加罗报》发出了这般愤怒的质问,敦刻尔克见证了法国人的勇敢,但身为英国人的诺兰却选择性地忽视了为掩护大撤退做出重大牺牲的法军。

即使是在非历史故事中,美国影片对法国的“伤害”同样不小。以网飞2020年发行的美剧《艾米丽在巴黎》为例,其离谱的剧情曾引起法国人的疯狂吐槽,尤其是剧中美国人对法国人的各种“陈词滥调”:男女关系混乱、肆无忌惮地抽烟、不按时上班、歧视说英语的人……与真实的巴黎生活相去甚远。法媒《巴黎人报》曾批评称,“网飞瞄准的是美国用户,作为全球性大网络平台,却依然延续古老的偏见,没有努力提高该剧可信度,这演的是哪个次元的巴黎?”

诚然,电影和电视剧并不是纪录片,并不要求完全“真实”,尤其是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好莱坞,但既然以历史人物、现实地点为“卖点”,那么创作者就必须在保证一定比例的“真实”下进行“虚构”,否则招致一片骂声也是必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